磐石市200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
和2006年财政预算(草案)的报告
关 于 磐 石 市 200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06年财政预算(草案)的报告 ——2005年12月27日在磐石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
市财政局局长 闫连生
各位代表:我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,向大会作关于200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6年财政预算(草案)的报告,请审议。
一、 2005年财政预算预计执行情况(一)财政收入 2005年,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实现5.4亿元,完成年计划的108%。其中:上划中央两税收及所得税30687万元,完成年计划的103%;上划省共享收入6689万元,完成年计划的109.9%;体制收入16624万元,按可比口径完成年计划的117.8%。各项收入预计完成情况如下:工商税全口径收入49732万元,完成年计划的107.3%。其中:增值税入库36448万元,完成年计划的102.7%。耕地占用税收入378万元,完成年计划的3.6倍。契税收入190万元,完成年计划的172.7%。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1160万元,完成年计划的100%。罚没收入970万元,完成年计划的100%。专款收入1500万元,完成年计划的120%。其他收入70万元,完成年计划的100%。
(二)财政支出 2005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预计完成50668万元,占年调后计划(含当年省专项和上年结转支出)的100%。预算支出比上年增长11.1%,主要是增加工资性支出和省专项补助支出,以及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。各项支出预计完成如下:(1)基本建设支出6230万元;(2)企业挖革改支出621万元;(3)科技三项费用支出230万元;(4)农业支出2674万元;(5)林业支出591万元;(6)水利和气象支出328万元;(7)工交部门事业费支出31万元;(8)流通部门事业费支出81万元;(9)科学事业费支出51万元;(10)文体广播事业费支出1186万元;(11)教育事业费支出9931万元;(12)其他部门事业费支出705万元;(13)城市维护建设费支出2200万元;(14)抚恤和救济费支出4422万元;(15)行政管理费支出5005万元;(16)公检法司支出2584万元;(17)政策性补贴支出15万元;(18)医疗卫生支出1966万元;(19)专项支出1985万元;(20)离退休经费支出4713万元;(21)社会保障支出651万元;(22)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120万元;(24)其它支出2348万元。
(三)收支平衡情况 2005年财政实有财力预计为50727万元,其中:体制收入16624万元、税收返还收入9770万元、省各项补助收入(含专项及转移支付等)25339万元、上解省支出1085万元,上年净结余79万元。全年财政总支出预计为50668万元,当年净结余预计59万元,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,略有结余。
二、 2005年开展的主要财政工作
2005年,财政工作在推动经济发展、促进事业进步、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进一步发挥了积极作用,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。一是继续抓实抓好组织财政收入工作。按照年初确定的5亿元财政收入目标,财税部门进一步加大了组织收入工作力度,强化了各项征管措施,做到了任务、责任、措施三落实,保证了各项收入及时足额入库。财政收入突破5亿元大关,达到5.4亿元,比2004年增长24%。二是坚持从严控制财政支出。进一步明确重点支出项目,把保工资、保稳定、保运转放在首要位置,优先安排和拨付重点支出项目。大力压缩一般性经费支出,从严控制各项经费追加。重新严格核定各预算单位年度经费指标,严格执行预算支出计划。坚持依法理财,保持艰苦奋斗,勤俭节约的作风,防止在资金使用上的奢侈浪费现象。坚持“量入为出、量力而行”的原则,合理调度资金,按照实际财力分轻、重、缓、急掌握拨付资金,有效控制支出规模,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。三是认真做好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和拨付工作。对应实行专户管理的社会保障资金实行严格的专户管理,切实做到专款专用。及时拨付各类社保资金,保证足额到位,全年预计拨付离退休费、企业养老金、低保资金、再就业资金等1.5亿元,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。四是大力做好向上级争取专项资金工作。今年,加大了向上级财政部门争取专项资金工作力度,通过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和积极主动的工作,已争取到各类专项补助资金10900万元,进一步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。五是严格按政策拨付种粮农民补贴资金。全年拨付种粮农民直补资金、良种补贴资金共计3621万元,直接发放到农民手中,并实施严格的监督检查,没有出现违反发放规定的行为,保护了农民利益。我市直补资金发放工作受到省表彰。六是进一步规范了政府采购行为。坚持认真做好政府采购工作,全年政府采购总额预计可实现1700万元,比2004年增长35.2%,预计节约开支近100万元。七是全面落实省财政厅下放的社会经济管理权限。今年下半年实行了省管县财政体制,同时省财政厅下放了7个方面的社会经济管理权限,现都已全面落实,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,摆脱县级财政困难起到了有力推动作用。八是积极支持和推动企业改革。积极筹措和拨付改革所需资金,参与改革的运作,保证了粮企改革和其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正常运行。总体看,由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,上级给予的扶持政策,全市财政状况进一步好转,但仍然面临着不少实际困难。主要是财政供养人口多,财政负担重,新的增支因素不断出现,供求矛盾仍然存在。公务经费标准低,各部门经费偏紧。自有财力有限,经济发展和事业进步所需资金还要靠上级支持。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,以确保财政预算的正常执行。
三、 2006年财政预算草案
2006年的财政预算草案是根据我市“十一五”规划目标和明年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指标,参照今年财政预算预计执行情况,结合明年财政收支的总体趋势进行安排的。预算安排的总体原则是“收入打足、支出从紧、量入为出、收支平衡”,充分考虑到明年在财政收入方面的各种因素,以此编制了2006年的财政预算草案。
(一)财政收入计划 2006年,全市安排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计划为6亿元,预计比2005年增长11.1%。在总收入计划当中:上划中央税收34383万元、上划省共享收入7447万元、体制收入18170万元。可用于当年安排支出的收入合计为44426万元,其中:体制收入18170万元,税收返还10040万元、省各项结算补助及转移支付17000万元、上解省支出1023万元,上年净结余59万元,预算外分成180万元。主要收入项目具体安排如下:(1)工商税收55540万元。(2)耕地占用税410万元。(3)契税210万元。(4)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1234万元. (5)罚没收入930万元. (6)专项收入1606万元. (7)其他收入70万元。
(二)财政支出计划 2006年预算支出计划为44426万元,与安排的全年可用财力相抵,是一个平衡的预算。支出计划具体安排如下:(1)基本建设支出5120万元;(2)企业挖革改支出410万元;(3)科技三项费用支出253万元;(4)农业支出1659万元;(5)林业支出115万元;(6)水利和气象支出160万元;(7)工交部门事业费支出31万元;(8)流通部门事业费支出53万元;(9)科学事业费支出50万元;(10)文体广播事业费支出1083万元;(11)教育事业费支出9874万元;(12)其他部门事业费支出688万元;(13)城市维护建设费支出2440万元;(14)抚恤和救济费支出1359万元;(15)行政管理费支出5009万元;(16)公检法支出2446万元;(17)其它支出4023万元;(18)医疗卫生支出1943万元;(19)专项支出1640万元;(20)离退休经费支出4709万元;(21)社会保障支出1341万元;(22)预备费20万元。目前编制的2006年的财政预算(草案)是在预测明年财政收支形势先行安排的,明年初还要按省里下达的收入计划,对这个预算草案进行必要的的调整和变更,届时将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。
四、 努力工作,努力完成2006年财政预算任务
2006年,是“十一五”计划的启始之年,财政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,按照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》,以及市委对经济工作的部署要求,全面推动经济快速发展,为全市实现“十一五”规划目标而努力奋斗。大力推动工业经济发展,不断加强税源经济建设,保持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。大力增收节支,确保财政预算计划的全面完成。要充分认清财政收支形势,增强做好财政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,积极完成2006年的各项财政工作任务。
(一)强化征管措施,实现财政收入目标 继续加大组织收入工作力度,强化征管措施,确何各项税收和非税收入及时、足额、均衡入库。坚持实现征收目标责任制和均衡入库管理办法,把组织收入任务落实到位,努力做到应收尽收。坚持依法征管,认真执行国家税收减免政策和审批程序,不越权审批和擅自扩大减免税,防止税收流失。强化对非税收入的管理,保证及时足额入库。形成组织收入工作的合力,妥善处理各方面问题,力保实现全年财政收入目标。
(二)保证重点支出,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进一步从严管理财政支出,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,注重勤俭节约,反对铺张浪费。财政资金首先保工资、保社会保障和法定支出等重点支出的需要。优化支出结构,合理使用财力,构建较完善的公共财政体系。坚持实行“零基”预算,认真核定各预算单位年度经费,依法严格执行预算支出计划。严格执行市委关于经费追加的规定,从严控制经费追加。坚持合理调度资金,量入为出,按轻、重、缓、急掌握拨款进度。全力做好向上级争取专项资金工作,弥补自有财力的不足。
(三)强化财政监管,规范财政收支管理要强化财政监管职能作用,严格规范各项财政收支,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水平。一是强化预算管理,坚持依法理财,巩固和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;二是坚持收支两条线原则,进一步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;三是对财政资金实行跟踪问效,保证资金合理有效使用;四是适时推行“乡财县管”,规范乡镇财政收支管理;五是强化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制约机制,防止国有资产流失;六是严肃查处各类财政财经违纪行为,规范会计工作和财经秩序;七是严格依法规范政府采购行为,推进政府采购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。进一步加强治理经济发展软环境,增强服务意识,提高服务质量,做到勤政廉政,依法行政,恪尽职守,努力开创财政工作的新局面。
各位代表,我们要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,坚持以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为指导,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、五中全会精神,认真形势,扎实工作,齐抓共管,不断开拓创新,努力完成2006年财政预算收支任务。